上話出品舞臺劇《覺醒年代》在京首演,為“玉蘭綻香”演出季啟幕
舞臺劇《覺醒年代》劇照。攝影:陸宇爍
大幕拉開,黑暗之中,地面之上,星火閃爍,“覺醒年代”四個字醒目地投射在銹跡斑駁的鐵板上,兩個7.5米高的全機械數控轉臺緩緩展開,朦朧的煙霧環繞四周,一眾青年演員用極具張力的肢體語言透露著二十世紀初陷入迷茫的中國現狀。李大釗、陳獨秀,兩位革命先輩在憤怒與悲愴中登場。百年前“覺醒年代”的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在臺上如畫卷般呈現。
舞臺上,全機械轉臺根據演員的表演轉化成為不同空間,可旋轉、可攀爬,兼具了假定性和流動性,配合多媒體投影出的不同場景,緊跟劇情與演員進行變換。大型轉臺間,既有獨屬那個年代的筆墨紙硯和一張書桌,也有校園內的激情澎湃和氣勢恢宏的感人場景,光影交疊,一方舞臺構建出宏大的歷史背景,也傳遞出濃厚的人文氣息。
舞臺劇《覺醒年代》劇照。攝影:陸宇爍
臺上“雨”和“雪”的裝置設計一直為人津津樂道,“上海的雨”和“北京的雪”,為劇情增添了濃濃的詩意和氛圍感。演員們的服裝造型皆為量身定制,造型力求貼近歷史人物原型,服裝極具年代感但不失獨特的質感。劇中的原創音樂時而蕩氣回腸,時而溫馨感人。燈光著重體現出歷史厚重,再輔以多媒體渲染時代氛圍,在力求真實的基礎上,提煉出精神意境。提燈、火苗等元素的運用,在黑暗中顯得尤其明亮,一束束光直達內心。墻面轉動、影像交疊,再與燈光相輔相成,形成了一種特別的質感。舞美團隊運用現代設計與手段再現歷史情節,更增強了舞臺劇《覺醒年代》的強烈戲劇張力。
舞臺劇《覺醒年代》劇照。攝影:陸宇爍
舞臺劇《覺醒年代》根據同名電視連續劇改編,著眼于從1915年《青年》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這一時段的宏大背景,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一中國近現代史上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藝術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和熱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如歌歲月,它以厚重的歷史內涵、豐富的文化意蘊、深刻的思想啟迪和具有創新意義的審美表達,揭示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必然性和道路選擇的正確性。
據了解,在此次舞臺劇《覺醒年代》北京站首演開始前,劇組特地前往北京大學紅樓參觀。北大紅樓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是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最早傳播的主陣地,是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創始人的早期活動場所。主創們走進真實的北大紅樓,想起舞臺上熟悉的場景,激動萬分。百年前革命先輩的精神激勵著每一個人,主創們從革命精神中汲取養分和力量,為創作注入更深層的精神內核,不斷打磨演出,力求把舞臺劇《覺醒年代》打造成一部具有獨特藝術審美的優秀主旋律精品。
舞臺劇《覺醒年代》劇照。攝影:陸宇爍
舞臺劇《覺醒年代》今年5月正式開啟為期兩個月的全國巡演,北京站演出為收官之站。之前巡演已至杭州、蘇州、合肥、南京、西安、上海,每一站巡演收獲當地觀眾熱烈反響,引發各年齡段觀眾強烈共鳴。該劇由原著及史學顧問龍平平,國家一級編劇喻榮軍擔任編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國家一級導演何念執導,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桑琦擔任舞美設計,楊帆作曲,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任冬生擔任燈光設計,王佳迪擔任多媒體設計,編舞及形體指導劉旻姿,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董桂穎擔任服化設計,特型設計丁松山,道具設計劉一平,音效設計錢杰,技術設計許金佳,副導演羅茜,舞臺監督羅霽忺,北京演出陣容為演員顧鑫、韓秀一、王梓、沈磊、蘭海蒙、符沖、張旭、李黎、尤美、錢芳、杜光祎、鐵政、邊宇林、趙勝勝、黃晨、司琨、楊藝苓、王華、章靜、周紀萌、賀彬、陳文波、郭鵬宇等共同呈現。
免責聲明:本文為轉載,非本網原創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