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學生貸款減免計劃被裁定違憲,《紐約時報》稱“死了就能免還貸”,被罵慘
近日,美國最高法院裁定拜登的學生貸款減免計劃違憲一事,引發了大量美國媒體的跟蹤報道。而美國《紐約時報》則因為一段“死了就能免還貸”的表述,被美國網民紛紛譴責。
由于美國高等教育學費和生活費高昂,美國在二戰后推出了學生貸款計劃,可這一貸款因為還款數額、期限等多方面原因,導致大量貸款上學的學生因還貸壓力太大導致違約。
學生貸款的還款壓力之大,就連美國總統和政要也常為此頭疼。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長期從事高薪職業,但他直到畢業21年后的 2004 年,也就是他擔任總統前4年才還清學生貸款。2022 年,美國國會中有8%的議員仍承擔著超過1萬美元的學生貸款債務,他們的平均年齡接近 50 歲。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總統拜登才宣布了學生貸款減免計劃以爭取選民支持,而隨著美國最高法下達裁定后,《紐約時報》于1日發布了一篇科普文章,題為《六種仍可減免學生貸款的方法》。可在給出的第6種“減免方法”里,這篇文章的作者赫然列出了“死亡”這一選項。
作者稱,雖然大多數人并不會考慮這一減免學生貸款的辦法,但如果作為年輕人的你正擔心幫你償還學生貸款的家人,你想了解貸款是否隨著你的死亡而解除的話,那么答案就是:會的,在你死后,美國聯邦政府將不會要求任何人追償這筆債務。
如果這篇文章單純介紹的是學生貸款的償還條件,那這段文字涉及的信息本身其實是對讀者有價值的,但在這篇主題為“可采用什么方法減免貸款”的文章里,作者把“死亡”公然視作一種“減免方法”,這段話的導向和性質就完全變了。
事實上,這個“方法”也確實讓許多苦于學生貸款的讀者更加絕望,甚至在認真分析這一“選項”,報道評論區就有一位讀者提到,“最后這個選項或許是我唯一可以做的了”,他提到自己和家庭在經濟上很窘迫,而美國作為一個如此富裕強大的國家,一邊在世界各地發動戰爭一擲千金,卻在類似公民上大學等問題上吝嗇得“像個發展中國家”。
一位自稱已經年屆六十的讀者稱,自己一直到現在還在償還學生貸款,按他的估計,或許直到他去世時,他還會有至少一半的貸款沒法還上。本來他指望美國政府能減輕下他的負擔,但美國最高法的裁定讓他的希望破滅了。
在社交媒體平臺上,許多憤怒的美國民眾除了抨擊《紐約時報》的表述冷血之外,也開始反思美國這個學生貸款本身是不是合理。一位自述曾在美國某州政府工作過的網民表示,自己負責民政登記時,那些來辦理死亡證明的人中有很高比例是為了申請免除學生貸款的人。“這太讓人心碎了,我們本不該這樣的”,這位網民說。
由于連日來有大量網民對《紐約時報》這篇報道進行了批評,據筆者查閱,截至發稿時,《紐約時報》已經修改了文章的標題和內容,將最后這段“死亡可減免學生貸款”的文字整段刪除了。
免責聲明:本文為轉載,非本網原創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