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全國盼春地圖看哪里春風將至
【全國盼春地圖】立春不等于入春 春天腳步到哪了?
“東風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在詩人筆下,立春便是春天的開始,東風吹落了梅花枝頭的雪,一夜之間春天來臨,自此,萬物復蘇,春意盎然。不過,從氣象意義上來說,立春并不等于入春。
從中國天氣網推出的立春期間全國盼春地圖來看,常年進入立春時,我國僅有云南、廣東、廣西、海南、臺灣以及福建部分地區處于氣象意義上的春季,真正享受暖意融融的春日。立春節氣期間,春天的腳步繼續北上,重慶西部、福建中北部以及云南東北等地會都會開啟入春進程。而全國其他絕大部分地區,此時仍處在“寒意未退盼春來”的季節中。
【立春氣韻】春意萌動 萬物復蘇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意味著新一輪的四時更替正式開啟。立春,春氣始而建立也。雖然這個時節,天氣依然寒冷,但寒冬已盡、春意萌動,大自然生機勃發。
立春時節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萬物開始有復蘇的跡象。春風往往被稱為東風,它們攜帶著又暖又濕的空氣,從東南沿海地區吹向內陸,輕柔地搖醒了花草,吹綠了山川,也在人們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立春期間,北方仍是冰天雪地,但南方已經水暖草綠。全國各地的氣溫開始大幅上升,日照和降雨也增多,萬物漸次復蘇。
雖然我國絕大多數地區氣象意義上的春天還未真正到來,但立春時節萬物漸次復蘇,春天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了。
【立春物候】東風解凍 迎春報春
往往,最先感到春之氣息的,是蟲鳥與草木。立春第一候,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第二候,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第三候,河里的冰開始融化,魚兒向水面游動,如同背負著冰浮在水面。立春時節,世間萬物,都做好了迎春的準備。
古人往往以花為節令信使,立春第一候花信迎春花,就因為它在百花之中開花最早,破冰雪而盛放,及時報告了春的消息。立春之后,萬物復蘇草木醒,大地的色彩也將斑斕起來。
【立春風俗】咬春求福 鞭春祈豐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是一個輪回的開始,立春更是一個民俗節日,風俗多到難以勝數。為了迎春,我國民間在立春日這一天有“咬春”求福、“鞭春”祈豐以及踏青探春等活動。
吃春餅“咬春”的習俗在北方流傳廣泛,人們將面烙或蒸制成薄餅,再將豆芽、菠菜、韭黃、粉線等炒成合菜,用餅卷著合菜吃。南方立春吃春卷,春卷餡料十分豐富,有豆沙、花生、白菜肉餡及海鮮等,是用干面皮包上餡料,經煎、炸而成。吃春餅和春卷,都是為了迎接春天的到來。
“鞭春”即打春牛,立春日將泥塑春牛打碎。人們通過打春牛的習俗提醒大家,春天已到,應該不違農時,及時播種谷物,祈愿一年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立春新知】一年兩頭春 立春連元宵
由于被安排了一個“閏二月”,農歷癸卯兔年共有384天,從2023年1月22日開始,至2024年2月9日結束。農歷癸卯兔年天數較多,還使得這個農歷年出現了兩個立春的歷法現象,即“一年兩頭春”,也稱“雙春年”。兩個立春日分別為正月十四和臘月二十五。
民間有“雙春雙喜”之說,往往認為“雙春年”是吉利的。古人們認為一年內兩個立春節氣,風調雨順,預示著豐收的年景。
這個兔年不僅是“雙春年”,還將在2月4日和2月5日接連迎來立春節氣和正月十五元宵節,出現“立春連元宵”的有趣巧合。據了解,“立春連元宵”的情況在21世紀這100年中僅有6次,分別為:2004年、2023年、2042年、2061年、2080年和2099年。
萬物之中,希望最美。有種詩意的說法是,立春就是立希望。無論眼下是寒冬還是暖春,此后都充滿了希望,春意將逐漸灑滿人間,萬物更新、春暖花開。這便是立春的意義,也是春天的力量。(策劃/張慧 設計/張莉 部分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中國天氣網)
免責聲明:本文為轉載,非本網原創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